全文预览

青海省阿拉伯语教育的现状调查--_--以西宁市城东区为例

上传者:蓝天 |  格式:pdf  |  页数:75 |  大小:2202KB

文档介绍
制伊斯兰学校的学校规模、学制设置、老师及学生来源等方面都借鉴了国民教育下的制度化学校办学及管理模式,但在课程设置上选择伊斯兰文化课程为主,计算机、法律、医学、商学、翻译等众多课程为辅,学校管理上多采取男女分校模式。不同的教育体制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伊斯兰文化是跨国界的联系纽带,无论是在本土的发展,还是在非阿拉伯国家的成长都是不断调适的过程,对于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也不例外。回族先民是出生于阿拉伯世界,成长于中国的的一粒种,因此对中国伊斯兰教育的研究离不开他的原始沃土。回族先民将异国文化带于他国之土在时代的更替中寻求发展之路,中国的怀圣寺、清净寺、化觉巷便是盖斯、噶斯、宛嘎斯等贤者足迹的最好证明。伊斯兰文化的传播者从开始不同于基督教的救世主,他们以传教士的方式开始文化传播历程,而伊斯兰文化伴随商人的进入而传播,因此中国的伊斯兰和它的孕育之城—阿拉伯半岛的内涵相差很大,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核心的伊斯兰文明在中国的存在只能称作一种文化或简单的信仰认识,因此回族对伊斯兰的认知出现两极趋势,尤其在教育方面出现学经还是学汉文化的两难选择,而对于青海这样的穆斯林聚居区这来说,这种选择更窄。青海省阿语教育的兴起离不开国外伊斯兰教育的影响,同时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回族教育、女学教育息息相关。 1、国内关于回族教育的研究“对回族教育的研究,大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界限。据不完全统计,散见于报刊的文章在1979年前约为20余篇,1980年至1992年约为120余篇,后者为前者的6倍。”②根据文献搜集,目前有关回族教育的文章共有206篇,集中于回族教育史和回族教育理论两方面,在前者研究方面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的①松迪格马强敏文杰. 《美国的伊斯兰教和穆斯林》. 《世界宗教文化》, 2001年第4期。②钱志陈少娟. 《建国以来回族教育研究述略》.《回族研究》,1994.3月。万方数据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