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 H.P.Lang(2000)以东亚九国和地区(香港、印尼、日本、南韩、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台湾、泰国)的10000多家公司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前的1991年4--1996 年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方法是把多元化分为纵向多元化和横向多元化,检验了东亚九国和地区公司多元化的类型和程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印尼、南韩、台湾、泰国公司的多元化和公司业绩存在负相关。 Lins和Servaes(2002)阳1研究发现,多元化折价比例在日本公司为1096、英国公司为15%、亚洲7个新兴经济国家的公司为7%。Mansi和Reeb(2002)采用相同的方法对2856家公司实证研究的结论也证明多元化存在折价。 Megginson等(2004)分别用超额收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托宾Q衡量企业的长期绩效,研究表明,公司的长期绩效与业务的集中正相关;兼并企业如果对外实施引起集中度降低的购并,在购并后的第三年股东财富通常损失18%,价值减少9%、经营现金净流量减少2%。(3)中性的观点则认为,多元化作为一项经营战略和管理方式,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主要看企业适用的内外部环境,如果具有成熟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 多元化经营就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1.3.2国内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学术界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根据企业理论和典型案例,分析多元化经营的动因和利弊,如张玉明和任晓宇(1999)认为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动机包括规避行业危机、充分利用资源和发挥企业家精神;郝旭光(2000)圈1认为多元化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加强主营业务并完善企业内控机制,才能为多元化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杨爱义和韦明(2002)发现我国不少上市公司已落入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陷阱’’,即主营业务的利润比重下跌且公司的经营业绩下滑。二是通过回归分析,定量研究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如朱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