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美国优质学校发展的研究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pdf  |  页数:62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述优质学校的教育。 另外,王定华编著的《走进美国教育》(2004 年)一书也对美国的“新型高中”项目以及美国优质高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了简单的介绍。 福建师范大学陈国平的硕士论文《新课程背景下优质学校建设研究》(2005 年)对国内外有关优质学校的建设研究作了介绍,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优质学校建设要以“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在学校管理上要实现人本化、校本化、个性化,在教育教学上要体现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要重建新型的学校文化,并介绍分析了福州A 小学优质学校建设的实践探索过程。 此外,邬志辉、陈学军、王海英的《优质学校的概念、过程与指标性框架》(2004 年) ,从优质学校的概念、过程与指标性框架上来阐述了优质学校。谢翌、马云鹏的《优质学校建设的背景、理念与维度》(2007 年) ,指出优质学校的旨归:追求平等和质量; 优质学校的文化形态:共享、自主与合作。周峰、苏鸿、郑向荣的《论优质学校的内涵及特征》(2009 年)对优质学校内涵进行了阐述。杜鹃、盛群力发表的《论优质学校的现代标准》(2009 年)指出了优质学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在快速发展社会中成为积极主动和有创造力公民所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吴亮奎发表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上的《功能、悖论和应有之义:优质学校的社会分析》(2011 年)指出优质学校应该是不选择生源,拥有优质的课程与教学文化,注重内涵发展,实行结果平等的差异性教学评价。此外,杨卫国的《优质学校教育的十大特征》(2003 年) ,孙鹤娟的《优质学校教师管理的理念与策略》(2004 年) ,李朝辉的《优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策略与反思》(2006 年) , 郭娜、谢翌的《优质学校校长角色: 学校文化的塑造者和领导者》(2006 年) ,周峰、高慎英的《优质学校成因及其创建路径》(2008 年) ,谢翌、马云鹏的《优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