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完整的读音。(二)应对高考的需要从2008-2013年的新课标全国高考语文卷来看,古诗文部分共36分,其中文言文阅读部分占19分,古诗词鉴赏占11分,默写6分,在文言文阅读的19分里,有9分是对实词和文意的理解,10分为句子翻译,这一部分若想较好地完成这部分试题的作答,就要理解文中涉及到的实词意义,进而理解文意,准确翻译。由此可见,实词教学也是高考的要求,文言文部分占有如此大的分值,我们应在教学中更加重视文言文教学,尤其是实词教学。(三)了解民族历史文化的途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还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中要求学生“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新课标又把词汇量缩减到掌握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15个文言虚词。可见,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字、词、句的基础知识,还要读懂文言文的内容,理解文章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并能批判地体会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但我们在这里不谈文言文的整体意义,只看文言实词,实词本身就传达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它告诉了我们关于天文、历法、地理、职官制度、姓氏等丰富的古文化。如《兰亭集序》中提到的“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是对古代人们风俗的记载;“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兰亭集序》)、“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是古文化中的纪年法;“斗牛”(指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