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教职职员最基础的行为规范,是做人处事的“镜子”和“尺子”等。Р 3.宣言誓词Р 严格地说,这一板块不是独立的办学理念,而是依据各自性质和需求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有机融于其中的文本。这些文本包含三类:一是学校宣言,指学校就办学理念和理想而对外公布的公告。它的功效关键有二:对办学理念的公告,对学校所信仰和追求的教育理想的庄重承诺。它是办学理念的载体,它以文本化的形式全方面、直观而生动地展示学校的理性形象,传达学校的价值追求。二是师生誓词,即师生承诺必需信守的规约。它以宣誓的方法,将学校的价值观分别内化为师生的信念和追求,含有引导、激励、规诫师生的效用。三是学校格言,指充足表现学校关键意志和办学特色、用以鞭策全校师生的警句。РРР 最终需要指出的是,基础性理念的稳定性只是相对而言的,“改变是这一时代唯一恒久不变的东西”。文化的延续性特征同时也可能表现为滞后性,当学校在新的历史机遇期所制订的新战略和原有理念发生抵触,必需要求学校文化和之相匹配时,基础性理念就必需为服务于学校发展而调整。但不论是从实然还是应然的角度说,学校新文化的建立一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基础性理念的调整通常情况下不宜用颠覆性手段,尤其是关键理念作为学校的文化基因,在理论上说应该是学校“永续”的存在。其次,正因为文化所含有的延续性特征,应用性理念的灵活性也是相正确,不能朝三暮四随性而为。如老师要将学校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本身的课程实践,是需要经历一个从顺应、认同到内化的过程的,这个过程在有的学校里或许还比较长,若课程理念不停出现“新说法”,则老师的实践就很可能“魂不附体”。因此调整应用性理念,需要对价值澄清、改革阻力、时间精力等变革成本做部分预估和考量。笔者认为对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的灵活性的了解,从理想状态来说不是频繁变更,而是伴随实践和认识的深化而不停丰富其内涵,适度扩大其外延,以确保在延续的基础上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