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话在写作上还有什么特点?Р 生:这句话利用了“先回来的……后到的……”表示前后次序的词语,描写得很有条理。Р 师:鸟儿们说的话作者能听懂吗?Р 生:不能。Р 师:那作者怎么知道它们“仿佛相互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叫未归的同伴和儿女”?Р 生:这些全部是作者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出来的。Р 师:对,作者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文字中,这就是想象。以后我们在习作中也要利用这么的方法。这一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语句是你尤其喜爱的,我们继续汇报。Р 教学过程中,经过师生对话,学生了解到使用拟人、想象方法能够使文章显得更生动,使用“先……后……”等表示次序的词语能够使文章显得更有条理。不过老师没能立即提供“表示机会”给学生,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表示方法。皮特·科德说:“在语文课中,我们应该做的是教大家一个语言,而不是教给她们有关语言的知识……我们要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语言学家,是能‘用这种语言讲话’的人而不是‘谈论这种语言’的人。”[4]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表示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有意识地使用新学的,还不是很熟悉的语言材料、习作方法去表示,这对学生的表示能力的提升含有很主要的意义。РРР 3.教课时间配置失衡Р 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将大量时间用于课文解读的现象十分普遍。笔者于2021年10月至2021年3月,对连云港市范围内的市、区级公开课、评优课合计八十余节进行了课堂观察。数据统计显示,每节课上导入时间约5分钟;用于文本内容解读、师生对话的时间约32分钟;学生用于书面表示的时间平均不超出3分钟。师生对话的时间,本该是学生口头表示在互动中得到提升的最好时机。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师生对话的过程经常被老师低质、频繁的提问所占领,学生在回复这些问题时既不用深思,也不用刻意组织语言表示。笔者在担任区优质课赛课的评委时,听到一位老师在教学27个字的文本内容时,连续提了六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