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这样的问题:某栋楼的一个单元,总水表的度数肯定大于每户的水表度数,应该如何分配呢?等等。事实证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跃跃欲试,主动探究;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魅力: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趣味性极强;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能够自我提出问题,寻找规律,得出结论。三、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应善于将身边的问题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使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逐渐锻炼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数学本领,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时时、事事、处处离不开数学,要习惯于每时每刻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比如,在教学一、二年级学生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你今年多大了?身高是多少?体重是多少?你和你同桌谁比较重……这些都是小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但为了得出准确的答案,就需要经过大家的测量、称重、计算,这些都与数学紧密相联。再比如,我们身边的许多事情,像计算存款利息、日常购物支出等,都与数学密不可分。在学习“求平均数”的知识之前,我给学生准备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放学之后到附近超市去做一个调查,记录一下同一种货物的5种价格,比较一下在不同牌子的货物中,哪种价格最高?哪种最低?这类货物的平均价格是多少?让学生应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并且能够锻炼他们解决和探究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总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所在。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主动、轻松地学习,并且能够增强数学教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参考文献:孔企平.论学习方式的转变[J].全球教育展望,2001(8).(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洞山中学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