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和“悲”是不是前后矛盾?前边说不悲,后又说忧,“忧”和“悲”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比较有深度,情绪有共通之处。其实还有一组词义相近的词语“乐”、“喜”,我把这个问题完善一下,“悲喜”和“忧乐”有什么区别?能用“忧”、“乐”二字代替“悲”“喜”吗?生1:忧是因为担忧天下人的生活境况,而悲呢是为自己的境遇而悲,一个是担忧天下人,一个是为自己,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生2:悲和喜是较浅层次的,是为了自己,而忧和乐则是深层的,一种忘我的境界,是为了天下的百姓。生3:“悲”和“喜”是作者在劝滕子京不要再为自己的那些遭遇再悲了,你要升迁了,也不要那么喜形于色,而“忧”和“乐”则是说你要多为天下人多想一想,这二者是一个递进的关系。生4:忧和乐是更高一个层次的,二者的境界不同。师:同学们回答的重点都是内容不同,迁客骚人是因为自己,而古仁人则是忧君忧民,君和民加起来不就是国家、天下吗?所以说,两者境界是不同的。可以说悲喜是一种情感,是人的一种情感体验,而忧乐是一种情怀,是经过理性思考的,是一种精神。师:学到这里你弄明白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没有?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的情怀。师:回过头来看,“范希文两字关情”的这两个字,你得出结论了吗?生:忧、乐。师:那为什么用了那么多篇幅写迁客骚人的悲、喜呢?生:为后边表达自己的情感、胸襟、抱负做一个铺垫。师:原来范仲淹写这篇文章,醉翁之意不在迁客骚人、不在悲喜,而是要劝勉友人,从而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怀和志向啊!师:我们发现先忧后乐的境界高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情感意境根植于思想之中。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境界这样的事例多吗?生:“吾谁与归?”和范仲淹同样的人很少。师:我发现你多提到了一个字。生:“噫”非常强调。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你从这个句子中读出了什么呢?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生: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