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作》,根据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思路,体会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2、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3、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随机导入,书写标题:……文本解读:1、释题:鹿门山、歌……2、孟浩然简介及写作背景等。三、整体感知诗歌内容1、置身诗境,朗读诗歌,注意读音、节奏和感情。2、看注解,理解字面上的意思,讨论诗歌内容。3、讨论: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拿出稿纸,通过联想、想象,根据内容,画一幅画……老师点评,补充。四、合作探究1、在诗歌的画面里,作者选择了哪些基本意象?写了哪两个场景?明确:山寺、钟鸣、渡头、江村、夜月、烟树、岩扉、松径黄昏江边月夜山中2、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明确:江边杂乱喧嚣世人回家山中超然僻静我归鹿门3、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明确:对比两种归途两种选择表现作者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4、本诗作者写“夜归”的“归”途,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江上舟行到鹿门山途,实际上是在写什么?明确:实际是写:从尘杂世俗到寂寥隐逸的道路。诗人是洒脱的但同时也带有隐隐的失落、无奈和惆怅。小结: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及鉴赏方法……深入探究炼字炼词:提问:对“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提问:这首诗第八句中的”惟“字可否换成”还“字?请简述理由。课堂小结: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构造了一种平淡自然,幽美恬淡的意境,抒写了作者摒弃世俗生活而安于归隐的情怀志趣。拓展阅读:请同学们按照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基本思路赏析王维的《归嵩山作》,即完成课后习题三。作业设计1、完成课后习题第二大题。2、拓展阅读课后相关链接。3、背诵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