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课堂,带着数学问题进入生活,使他们觉得所学的内容是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例如:在教学指数函数y=ax(第一课吋),在讲y=ax(a>l,a屹1)是指数函数前先演示个小计算题,一张厚度是0.1mm的白纸,反复对折15次,厚度超过了身长2米的人,学生在半信半疑中指出,这实际是求y二0.1伊215的值,底数不变,纸对折一次厚度是0.11伊2二0.2(mm);纸对折两次的厚度是0.1伊22=0.4(mm)……当对折15次后,该纸厚度应是:0.1伊215=3276.8(mm),厚度当然超过两米身高的人了(实际是难折15次的)。底数不变,指数变化的函数有趣味性的例子很多,例举如此-•例引入课本内容恰到好处。像这样创设引入教学情境,不但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且能培养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相近的事例学生或闻或见,大多数学生有亲身的体会,因此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他们议论纷纷,踊跃参与讨论。这种既有趣味又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引入,学生感到熟悉,容易引起注意,增强了学生自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2从教材及现实生活中挖掘收集数学资源、数学信息。生活是数学问题永不枯竭的源泉,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教学课堂。教师不仅要从现实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要挖掘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的丰富现实背景,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知识,让学生主动将现实生活的人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数学问题也处处跟现实生活有关,让我们捕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拉近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实现新课程标准中的“提高数学素养,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