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材提供了“大于、小于、等于”关系各一组;北师版教材多提供了一组“大于”关系的小棒,且为探究活动设计了学习记录单,安排细腻;北京版教材提供了9根小棒,2厘米的3根、4厘米、6厘米、8厘米的小棒各两根,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三根摆三角形。对比3个版本的教材发现京版教材最开放,学生探索的空间相对较大,其它两个版本的教材虽然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实验探究的过程,也可以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而且在向学生渗透科学探究方法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会这样想:为什么要我用这几组小棒试着围三角形?为什么每次实验都要在表中的圆圈内填上“<、>、= ”?虽然在活动之后学生可以明白,但是学生的探究活动没有从头思考,很有可能成为机械地执行教师指令的过程。怎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活动、设计问题、组织教学,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和发展呢?Р在知识方面我对本课的理解为:内容比较重要;理解比较困难;情景比较难找;影响比较深远。Р二、说教学策略Р我将设计理念总结为:1.让课堂有趣也有效2.让学生“乐学”也“会学”;3.让学生自己感悟并发现规律,注重规律发现的过程;4.让课堂更贴近生活;5.让学生学会探究规律、学会合作学习、学会表达思想。Р三、说学习策略Р关于学习策略本节课有如下几点侧重:Р 1.“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Р2.放手探究的“学本”意识;Р3.着重培养孩子三种意识。Р 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Р四、说教学设计及规律总结Р关于本课的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我已经印发给大家,在此就不赘述了。Р关于规律总结我是这样想的:Р1.“横向+纵向”的备课方式可能更适合;Р2.“三读懂”的努力方向可能更科学;Р3.“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可能更适合;Р4.放手给孩子探究机会可能更“学本”。Р五、说板书设计Р依据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如下板书,请欣赏。Р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请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