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幼教论文小农场对儿童经验的培养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KB

文档介绍
儿童调整自身原有经验和认知结构来容纳新经验。[6]尽管我们认为儿童生活经验是丰富的、生动的,但是儿童在面对外部世界时总是充满太多的未知,甚至有时候会不知所措。不过儿童内心对外部世界通常怀着巨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那时的认知结构平衡状态会被打破,处于暂时失衡的状态。为重新恢复平衡状态,儿童一般采取同化和顺应来适应新环境。Р 同化是环境中新事物与原有图式之间关系是同质性的,个体用已有图式去认识此类新事物的过程。顺应则是原有图式不能同化客体,需要建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来适应环境的过程。每经历一次不平衡到平衡,他们的经验和认知结构都发生着变化。儿童在小农场种植带藤蔓的瓜果类植物时,发现植物继续生长需要有支撑架。起初他们用了两根树枝交叉,但不够稳固,继而发现做成三根树枝交叉的架子能更好的支撑。在扎绳子的时候又遇到了问题,有的儿童扎得太松、有的儿童缠绕方式不对,导致架子不牢固或立不起。教师就请扎得好的儿童做示范,并综合大家动手过程中认为最稳固的扎法画了步骤图,儿童也从小架子做成了大架子,满足各种瓜果架子的需求。在这其中就能看到儿童经验的改造,改造的过程也是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的过程。比如,儿童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了三角形具有稳固、耐压的特点,也许今后生活中看到如金字塔、钢架桥的事物时就会想到三角形的特性,也许以后在制作小飞机、风筝的时候也会利用三角形。Р 儿童在不平衡阶段得到的新经验会成为未来经验的基础,而未来的经验同样会面临种种问题,又会形成更新的经验。这种循环过程不是直线式,也不是圆周式,而是不断上升的螺旋式,将持续促进儿童经验的发展。城市里的儿童大多没有见过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对动植物的认识多是来自于书本、电视、电脑中。小农场的构建,为儿童经验发展提供了一个客观实体。儿童能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发现和探索,也能在快乐、充实的活动中获得经验生长与改造,这些经验为儿童未来发展种下了更多可能。</p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