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提高农村学校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的研究要点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基础,而多是以学校应试教育为基准,设置学习目标,这使得学生对普通话的掌握也仅仅是应付考试的那一套,而不是真正从语音、音调的角度去区别地方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进而改正自身的语言发音的错误及偏差。这也就造成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学生发音标准,可以熟练的运用普通话进行沟通与交流;有的学生则对普通话使用程度较差,没有把握好语音语调,不能使用普通话与教师、同学进行对话, 只能表达简短的语句。三、农村中小学学生普通话水平不高的原因分析(一)受语言环境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丰富的语言文字创造和承载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例如在贵州铜仁地区为例,仅仅一个地区,就聚集了 28 个少数民族,使用着苗语、侗语、土家语等不同的民族语言和方言,因而,对自幼生活在这一语言环境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首先掌握的语种是自己的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有的农村学生进入学校学习时也没学过普通话.甚至教师上课时也夹杂着民族语言或方言。长此以往下去,语言环境更加恶劣,教师没有规范的普通话,学生不能学习到标准的普通话语言。这是一个长期的恶性循环的环境。(二) 教师普通话水平较低目前学校教师中大部分教师未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普通话标准度较低, 就学校的普通话培训工作而言,很多学校做的并不扎实,统一的授课,统一的目标,很难解决缺乏语音功底的教师的发音不准问题,而且很多教师对普通话的规范标准把握不够准确、对方言及普通话的差异不够敏感,进而使得教师对普通话水平提高的需求不高,影响了教师整体的普通话水平。而且对于教龄较大的教师而言,使用标准普通话进行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之方言使用环境和方言文化底蕴的势力较为强大,时刻冲击着会说普通话的人群,教师在短时间内学会的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被同化掉。因而也就造成了在学校教学中很多学生就认为教师普通话不够规范,致使学生使用标准普通话的积极性降低。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