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教师《品德与社会》答辩试题18.10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36KB

文档介绍
有效沟通等。46.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47.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48.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49.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50.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51.“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52.《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依据什么和什么制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5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54.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55.“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56.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57.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58.《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的目的是什么?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59.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60.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提高地域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