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率、阅读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运用固定程序法阅读,关键在于熟练。也就是说,这个固定程序要在脑海里达到形成“定式”的程度,它才会发挥作用。通过多次训练后,在阅读过程中,你需要的数据、事实、名称、姓名等就自然浮现在你眼前了。我们曾在一个班,只用固定程序阅读训练法连续训练两个月(每周1节课,共8节课),全班阅读速度平均就翻了一番。快速辨析文章思路辨析思路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前提。但怎样才能准确又迅速地把握住文章的思路,过去却缺乏科学的指导。有人认为“文无定法”。既然“无定法”,也就难有规律可循。但是,文章的结构形式是文章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果我们能探索到文章结构的基本规律、结构模式,用基本结构模式去衡量、辨析文章的思路,那就轻而易举了。在研究文章的结构规律时,科学领域的结构主义革命帮了我们的大忙。19世纪下半叶,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表,把当时已知的各种元素加以分类和排列,看出了其中的规律。整整一代科学家从元素周期表得到了启发,去寻求新的元素。1896年发现了放射性,1897年发现了电子。从此,一系列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揭开了原子核内的奥秘: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中子都是具有强相互作用特性的"强子"。1964年,盖尔曼又提出了强子结构的“夸克模型”,揭示了更深一层次的物质结构特性。从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制订到电子、强子的发现,再到生命学界对染色体基因的内部结构——遗传密码的发现,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任何客观的研究对象,都存在着复杂的层次结构;而人们对于它们的主观反应和表述,也必须具备相应的层次结构。尤其值得高兴的是,结构主义,并不硬划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界限。它认为,可以发现物理现象、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之间的类似的结构原则。根据这一先进的科学理论,我们当然可以探讨作为文科领域的文章的结构模式问题。这是一个观念更新问题,若这一观念不能接受,就谈不上寻求文章的结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