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燕翔小学薛燕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二、课标解读 与《分数的意义》对应的目标是:进一步认识分数;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1.从目标中可以看出知识性的关键词是“分数”。“分数”是一个数学概念,它包括“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单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内容。其中“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包括“分数的产生、单位“1”的含义、分数的概念、分数的特征(分子、分母、分数线及它们的含义)、分数单位、分数的作用等”,这些是对分数这个概念较为详尽的解释。2.目标总行为动词是这样描述的:“进一步认识、进一步体会,会运用……”其中认识可以分解为“说出、读出、写出、选出、列举、复述、描述、辨认、再认”等。“体会”可以理解为:体验感受、交流感知、经历等。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应让学生经历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揭示分数意义的本质 ,并能够理解分数单位。构建分数意义过程中,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各种直观因素,让学生借助充分的感性材料,发现和归结一类事物的一般和本质特征,从而辅助其建构抽象的数学概念。首先,用多种实物让学生感性的体会分数的含义;接着,应用范围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拓展到把若干个物体看成的一个整体,并能用一个整体描述分数的含义;然后由一个整体过渡到单位“1”。最后,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通过单位“1”创造分数,以进一步揭示概括分数的意义。显然,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既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又在这一过程中感悟体会到分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