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读课文,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只作适当引导,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四、教学过程整堂课我分成三大环节,即“走近《将相和》”、“走入《将相和》”和“走出《将相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为了在教学伊始就抓住学生的思绪,我首先出示七国方位图,引导学生产生探究文本的兴趣。(二)、走入《将相和》,品读人物,感受“和”的经过。《将相和》的题眼在“和”字上,作者的思路是将相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好的过程。教学时,我首先把学生的思路直接引向矛盾的焦点——廉颇对蔺相如的错误评价上。再抓住“蔺相如究竟靠什么爬到廉颇头上的”自然导入第一、二个故事的学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前两个故事的学习带上了问题,有了明确的目的性。然后再通过一、二个故事的读议把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形象树立起来,廉颇的错误说法不攻自破。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抓住人物言行自学将相是如何看待“和”的,不仅突出了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也突出了廉颇虽然功勋卓著但能知错就改的精神,最后总结将相和好的原因——为了国家的利益,把人物思想升华到爱国主义的高度,令人肃然起敬,达到文道有机的统一。轻松地解决了文章的重点。(三)走出《将相和》,升华“和”的内涵。走出《将相和》,回味故事,以一个简单的问题:写将相和,为什么要写前两个故事?理清三个故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曲折而完整的故事,进而深入理解课文用《将相和》做题目的命题方法。顺理成章地突破了文章的难点。紧接着课件出示:对联——“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可负荆”,升华了文章主题。四、板书设计板书既展示了文中两个主要人物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又向学生清晰地呈现出了《将相和》一文的行文思路,一目了然。将相和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爱国廉颇:知错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