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在幼小衔接中培养良好的社会性适应能力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32KB

文档介绍
则意识的萌芽期,这时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中班幼儿已经具备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值日生、小帮手等让幼儿完成一定的任务,通过设置情景帮助幼儿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同时,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也极为重要,我们以好玩的游戏形式、琅琅上口的儿歌,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对于大班幼儿,我们在课程的设置上重点突出独立性与合作交往能力方面的要求,让幼儿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开展动手动脑的“科学一条街”“手工坊”活动,在活动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进行增强保护意识的“安全自救演练区”活动,在真实的环境中和同伴合作游戏,体验交往的快乐等等。  2.社会性课程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始终。  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教育过程,我们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将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因势利导,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完成幼小衔接中的社会适应性准备,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奠定基础。  教师在生活活动中注重生活习惯的养成及规则意识的培养,并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教育中。如:引导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洗手、吃饭、穿衣、整理床铺等,在洗手时学会等待,遵守规则不拥挤等。在户外活动中树立规则和安全意识,注重独立解决问题及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如:在活动时提醒幼儿遵守各种规则,注意安全,上下楼梯靠右行,遇到困难时想办法自己解决或请求其他朋友、老师的帮助等。在学习活动中注重学习习惯、任务意识的培养。如:在集中活动中学会倾听教师及同伴的发言,不插嘴,回答问题要举手,上课注意坐姿等。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设立各区域的规则及完成的任务,引导幼儿在区域中坚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再自由活动,发挥小组长的监督作用,学习做活动的主人。  家园共育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