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思维一直停留于充满童真童趣的娱乐世界,倘若让她们一下子就接受严峻的学习任务,可能会因不适应而引发厌学、逃学等严重后果。Р 因此在幼小衔接的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以趣导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驱动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如在拼音教学中, 可以引入大量儿歌,当然这些儿歌要贴近儿童生活和孩童情感, 具有趣味性, 易于儿童把握。在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多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愉悦的学习中掌握拼音。语文学习也离不开想象能力的培养。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可以联系其生活, 寻找其兴奋点,激起他们的阅读愿望,让他们主动、自主地去阅读,让他们带着好奇的想象去阅读,并且能借助提示点形象感知,拓展想象的空间。Р 3、创设丰富情境,增强形象感受Р 叶圣陶曾说:“教育所以可贵,乃在能为儿童特设境遇,使他们发生需求,努力学习。”只有当儿童披文入情,处于文章所创设的情景时,他们才会从内心发出求知的欲望。Р 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即工具性和人文性,根据小学初期儿童的认知心理和接受能力,对于一年级新生,教师要在语文学习中积极创设轻松自主、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一种具体可感的课堂氛围。恰当适时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自主学习动机的有效方式。例如,在拼音教学中利用课本的表音表形图引入和学习,帮助学生创设学习拼音的情景图和语境歌, 把学拼音、识汉字、诵韵文、认事物结合起来, 寓学于玩。教师通过示范发音, 让学生观察、模仿和拼读,并与自身的经验世界形成联系,增强实际感受。在识字能力的培养方面, 教师要丰富识字的形式,探索记忆的方法,从汉字的构造当中寻找规律, 以便学生乐学乐记。在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 教师也尽量采用精美的配图诗文, 以便学生美读美诵,在美与趣的情境中,加深理解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