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试述陶行知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25KB

文档介绍
学生,使不好的教员、学生逐步受自然的熏陶或归于淘汰”。如此“熏陶”而出的学风,具有一种无形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它比规章制度具有更大的作用。陶行知先生办的每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都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不仅在课堂上影响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而且在一切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塑造着每个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规范着他们的思想与行为。育才的学生大都来自于各个难童保育院,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在“求真创造”校风的熏陶下,个个刻苦努力学习,小小年纪都有非凡的造就:当育才音乐组在贺绿汀带领下举行轰动山城的“儿童音乐会”时;当育才戏剧组拜戏剧界名家名角为师,公演的《表》、《小主人》等给山城观众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时;当育才绘画组把画展开到国外时;当育才舞蹈组随戴爱莲深入云南贵州等地考察收集整理少数民族舞蹈,回校排练后在社会上公演,深得重庆人民喜爱时;从中不难让人感到:校风、学风,这种陶行知先生办学思想、办学方向、办学方针、办学特色中凝聚而成的风气,见之无形,听之无声,却时时处处从学生老师身上反映出来,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魅力。在半个多世纪前陶行知先生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极其深远,在经历了抗战建国、十年文革之后,那批在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大多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多少年过去了,但他们忘不了劳山脚下的五柳村,忘不了凤凰山上的古圣寺,更忘不了赵家花园中的广玉兰、四合院。近几年纷纷从岗位上离休后的这批老同志,不顾年迈体弱,千里迢迢地赶赴各地凭吊瞻仰当年学习生活过的旧址。或许他们能从当年校园中的一堵墙、一棵树、一株草中寻回美好的回忆,所以说当校园文化所倡导的精神,不仅成为学生本能的需要,而且带来内心的享受时,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校园亦必然成为学生心目中一个永远的精神家园。烦高擎先生转交宝山教育学会林力锋老先生谢谢宝松的各位朋友们! 陶行知纪念馆陈勤红2004。2。27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