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阶段总结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25KB

文档介绍
成功的第一步,爱上了阅读之后,这时教师应不时予以指导,引导他们更加广泛的阅读,比如推荐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经过时间的检验依然流传下来的古今中外名著,这类书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水准,多读此类的书,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阅读的过程不仅是他们的精神得到陶冶的过程,也是他们丰富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经验就会内化,从而获得心灵的成长。另外,比如像我们班的学生每天坚持“一日一古诗,一日一名言”,利用晨读课的时间,我们沉浸在快乐诵读的氛围中,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给我们带路,睿智而富有启发的名言让我们奋发。做好阅读记录卡,丰富素材积累。记下自己读书的痕迹,随手写下自己的感想,定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督察,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比如我们班,表现好的学生有时是一朵大红花,有时是一个温馨的交流纸条,在成功的喜悦下,通过正强化,学生更加奋进。三、以点促面加强小练笔训练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处理教材留下的空间。小练笔一直被认为是“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不管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每一篇总能寻找到一个小练笔的“抓手”来。(1)、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仿写,就是模仿例文进行习作的方法。“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一篇篇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学习表达的例子。(2)写读后感。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可见,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读写有效结合要取得成效,还需要教师的用心,坚持。把这种理念渗透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长。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