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把个别现象概括成一般规律,是学生认识的一次飞跃,有时要借助教具来完成。例如:在学习"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通过画图分析学生已经感到相遇时双方所用时间相等,所走的距离之和为总路程。然后出示玩具汽车模型,让学生沿黑板边表演"同时出发,机向而行,在途中某一点相遇",发现无论双方速度如何,无论相遇点在何处,两个关系始终不变。再让同桌学生用橡皮或铅笔盒当小汽车,在课桌上表演"相遇",使每一个人都深刻领会了这类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5、欲试时机。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一定知识之后,要转化为技能或技巧,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具激励学生,当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时才放手让学生实践,这是训练学生掌握某种技能的最好时机。例如:二年级初步学习乘法竖式,在复习了加减法竖式后,出示用磁性卡片摆成的5×9=45,要求学生把它变成竖式的形式,每个人受到加减法竖式的启发,都想试一试。然后让学生拿出学具,自己操作,最后老师故意摆出"相同数位不对齐"等典型错误,让学生指出来,下一步是让学生在本子上书写乘法竖式,进行练习。这样处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6、疲沓时机。小学生能保持旺盛的有意注意力不过十来分钟,当他们一旦获取了问题的表层结论或学完某个教学环节时,他们就会放松下来。此时运用教具可以刺激学生大脑,使其再次兴奋起来,调节课堂气氛,继续进行学习。例如:低年级数学课在练习环节时,往往出示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形像,采取比赛的形式,或出示各种动物图案,编一个故事来完成练习等。这就是为了克服学生的疲沓和疲劳,再度掀起学习高潮。当然,教具的出示时机,会因知识内容的不同,学生心理的差异而千变万化,但只要善于分析,巧于捕捉,最佳时机一定会被我们利用起来。总之,简易教具虽然简单,但不粗陋;虽然平常,却不平凡;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和应用格调,不能把它当作一种权谊之计,当作一种暂时性的东西。简易教具在教学中有蓬勃的生命力!让我们都来动手动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