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打造地理高效课堂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23KB

文档介绍
些激励性的语言去促进他。当某学生表达展示不完美时,教师应引导、点拨并给予鼓励性评价;当学生困惑时,教师不要打击,不要默然,而要帮助、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要对他们经常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同学们也相信你。”在教学过程中,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让每一位学生每天都得到一定的成功,在成功中体验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进他们学习的动力,这也是完善学生健康心理的过程。第四、注重个性差异,关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每个班级都有着不同层次的学生,其中学生成绩的好坏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同的教育,个性品质、智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要因材施教、因情施教,注重个性差异。在教学目标确定上要积极根据学情分层次教学,坚持让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使每人都能体验到成功,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得到进步。反之,如果搞一刀切,就会使一部分学生失去自信心、成就感,久而久之也就自暴自弃、自怨自艾,产生心理障碍,形成心理疾病。因此做到因材施教,因情施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几年来,由于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注重了心理健康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改进了教学方法,增强激励手段,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得到了激发,心理素质得到了培养,学生在心理耐压力、社会适应力、情绪反应力、心理控制力等方面得到了加强,形成了一个团结协助、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积极进取的班风、学风,总之,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课堂提质增效的要求。【主要参考文献】[1]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年;[2]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3]边玉芳:《学校心理教育实验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年。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