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帮助自己的人要善于谅解,做好感恩教育的表率。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受到教育。4、各种节日是契机节日反映着民族的传统习惯和道德风尚。美国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人们就会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我国也有很多带有感恩色彩的重大节日:如国庆节、母亲节、春节……我们要挖掘节日内涵,可以在这些节日里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特产、祖国的大事喜事;让幼儿为母亲做一些事,对妈妈说声“我爱你”、给妈妈一个拥抱、唱首歌、送句祝福;让幼儿了解健康的民欲习惯、社会礼仪规范……从而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美好情感和感激之情,使幼儿都成为一个富有爱心、至情至性的孩子。5、感恩活动是基础感恩教育不应停留在表面,要落实到幼儿的行为中,让感恩教育在体验、内化中不断深化,注意其知识经验的增长和认知行为能力的提高。教师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组织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如:小班的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模仿、学儿歌来体验父母、老师的关怀;中班幼儿去自我中心加速,能关心、同情他人、友好、互助、合作增多,要求幼儿每天做一份感恩作业,如给父母一个拥抱、端一杯水等;大班幼儿,出现了有意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关心帮助自己的幼儿园、家庭、社区等意识和行为。6、自理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是保障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是进行报恩的基础,我们要教育孩子逐步养成独立进餐、收拾碗筷、扫地、自己穿脱衣服等,培养幼儿独自生活、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家长要学会做“弱者”,告诉孩子自己工作的烦恼、辛苦,创造机会让孩子表达他们对父母的爱。同时用游戏、儿歌、故事正面引导、榜样示范,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如用坏的东西修修再用等,通过这些让幼儿从中体会父母、教师的艰辛,在潜移默化中深化感恩之情。总之,我们应重视实施“感恩教育”,培育“感恩文化”,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有情感,有灵性,有爱心,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图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