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化学课本的深度阅读

上传者:upcfxx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49KB

文档介绍
式?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主要通过以下性质体现:(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最高价含氧酸)的酸碱性;(2)单质与H2的化合能力;(3)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第(5)问:请阅读表5-9和表5-10,说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的强弱是如何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条件和反应的激烈程度来体现的?通过阅读,学生很快能得出答案:如与H2的化合能力:Si是高温;P是蒸气;S需加热;Cl2是光照或点燃。通过这段文字的阅读和理解,学生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有了深刻的印象,比老师直接讲解的结果更为深刻。同时,也明白了要表达一种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的强弱有多种方法,而一般的具体表达是通过化学反应的条件或现象来实现的。同时,学生也明白了周期律是一类归纳性的规律,通过周期表中的位置或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都可以表达出该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的强弱关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但这句话通常被理解为对知识内容的组织者,而不是课堂教学形式和时间的组织者。对于教材中的内容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加以归纳然后通过讲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如果一个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点通过教师的精心安排之后成为学生记忆的内容那无疑降低了学生主体性的地位。对于书上已经明确表达清楚的内容,我们如果还要去精讲细讲,那无疑是对课本资源的浪费。如果把一些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思考能得出的结论教师采取包办的方法去解决,无疑是大大低估了学生的潜在的思维能力。如果教师的“组织者”的含义被夸大,那无疑是对学生的藐视和低估。如果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被教师充分咀嚼过的知识,那学生的创造力无疑会被冻结。教师是组织者,如何通过适当的途径去激发学生的思维是我们“组织”的内容;教师是组织者,如何通过适当的途径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我们“组织”的内容。教师是组织者,如何让学生通过课本去掌握知识是我们的“组织”内容。“以本为本”,希望这句话不只是一个口号!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