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能更加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实践证明:“花样跳皮筋”娱乐化教学,符合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体育教学。参考文献[1]吴玉华等.客家体育[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02).[2]吴玉华,陈俊青.客家体育与农村体育教育[J].农业考古,2005,(5):343-345.[3]刘霞,吴玉华.客家体育的开发利用与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6,(04):78-79.[4]周红萍.田径娱乐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效果比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110-112.[5]刘艳萍,周红萍,苏家福.田径娱乐化教学方法对初中生心境状态和运动能力的影响[J].襄樊学院学报,2004,(5):85-90.[6]谢欢.“快乐足球”教学模式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社会科学版),2005,(4):163-164.[7]蔡振,杨岚.幼儿体育舞蹈教学模式及实施手段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体育学报,2005,(2):57-59.[8]杨庆辞.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学校体育教育的大趋势[J].保山师专学报,2005,(2):63-64.[9]张慧春.关于体育教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1):88-90.[10]龙佩林,白晋湘,钟海平,刘少英.吉首大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2000,(3):75-78.[11]祁龙祥.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4):152-166.[12]于兆杰.对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2006,(10):25-26.[13]胡彦明.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快乐体育教学[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