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多彩的民间节日活动,让幼儿在幼儿园也能感受到节日来临的愉悦气氛。(二)发挥同伴效应,增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我园在组织晚间活动动时对于时间和空间上都为孩子开展区域活动创造了充分的条件,我园场地比较宽敞,我们开辟的各类角色活动区和相关辅助教室,如角色游戏区、美工室、阅览室、科学发现室等都可以在晚间向寄宿幼儿开放,丰富他们晚间活动内容。在这些活动中,幼儿无论是独自游戏还是合作游戏,都在和同伴发生交往关系,这些游戏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充分调动了幼儿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协调、合作、分享意识,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尝试个体对个体、个体对群体的互动,学会与人交流和沟通。(三)关注幼儿个体,培养良好个性。寄宿班的孩子远离父母,一周见不到爸爸、妈妈,每天与老师、小朋友在一起,过着大家庭的生活。加之每个幼儿的性格特征各不相同,心理状态也有明显差异,这就更需要教师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心理特点,探索寄宿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从而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给予幼儿需要的关怀和母爱。寄宿制幼儿园教师不仅是教师,还必须同时承担“妈妈”的相应角色,创设家庭式的生活环境和氛围,增加不同年龄伙伴间的交往,通过科学、合理和开放的晚间活动,弥补幼儿发展过程中的情感缺欠,培养“完整”儿童。如教师仔细地体察幼儿在晚间活动中的种种表现和内心活动,不失时机地向孩子表示安慰和信任;每天要与每个幼儿进行一定时间的交谈等。作为一名寄宿制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寄宿幼儿晚间活动时要注意科学安排寄宿幼儿晚间活动时间及活动类型,丰富寄宿幼儿晚间活动的组织形式,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生活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从而进一步适应寄宿制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方式。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3]《学前教育学》阎水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