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医食疗学论文:现代营养学与《黄帝内经》饮食观的比较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20KB

文档介绍
营养素吸收和相互拮抗的问题,共同指导着现代人的饮食养生。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黄帝内经》从宏观出发,从整体着眼,以实践研究为基础,以脾胃为饮食保健之本,注重饮食保健的个体针对性,强调无病以饮食养生,有病首先以饮食治疗,着重于食物的偏性,利用五行中的五色(青红黄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来均衡搭配饮食。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内涵比较丰富,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同时,提出了五味食物对五脏疾病和气血运化的影响,并根据五行的相生相克提出食物的宜忌,从而使饮食保健以及食疗养生有了依据。现代营养学则以西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微观出发,从局部着眼,以实验室研究为基础,以七大食物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维生素、水、食物纤维)为本,以平衡膳食为核心,注重不同群体营养素的供给,强调营养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作用。此外,“食复学说”和“饮食禁忌学说”是现代营养学中没有而中医学独具的特色,是《黄帝内经》的两大贡献。三、结语《黄帝内经》不但是一部中医学经典着作,同时也记载了饮食养生的基本理论与观点。提出“谷果畜菜”的饮食结构基本模式,强调饮食均衡的重要性,它首次将食物按照五味进行分类并根据五行对应五脏,将五行的生克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推演食物的互相作用和不同脏腑疾病及不同季节的饮食宜忌,从而通过饮食指导养生保健。此外,《黄帝内经》还指出疾病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可供饮食防治现代常见病参考。与研究营养素为主的现代营养学相比,《黄帝内经》饮食观更注重宏观性和系统性,自古以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饮食习惯与饮食文化,由于东西方民众的身体素质和人文观念的不同,《黄帝内经》饮食观更适合中国的国情。因此深入研究《黄帝内经》中的饮食理论,借古通今,进一步探索适合现代人生活的健康饮食模式与文化,在美食过程中兼顾养生保健,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