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汉语国际教育与公共外交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好的了解中国。还原中国最真实的国家形象。因此面对负面的国际舆论环境是我国文化传播和公共外交要面对的首要挑战。Р 机遇和挑战往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接受挑战的同时也会有机遇的大门向我们敞开。随着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外国人想要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学习汉语成了一个新的风潮。而这又直接促成了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兴盛。短短几年,孔子学院已经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公共外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我国和世界各国的交往开启了一扇窗,成为了一个知名度极高的推广中华文化的国际名片。汉语国际教育的不断发展,孔子学院数量的不断扩大,对汉语国际教育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加大。鉴于此我们应好好的把握这一机遇,大力传播中华文化,但也要注意不要盲目扩张孔子学院,以免带来负面的舆论,应当注重孔子学院办学的内涵和理念,提高质量,选派合格的优秀的汉语教师及志愿者,从而吸引大批的国外汉语爱好者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Р 汉语国际教育通过汉语的教授,进而传播文化,为我国和其他国家的沟通建立理解、和平的桥梁。中华文化绵延几千年,其背后是我国璀璨的历史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我国文化最终会凭借厚重的底蕴和有容乃大的气度屹立于世界之林。我们因积极发展汉语国际教育,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沟通与交流,使文化魅力成为我国新时期公共外交的一个特色。Р 注解: Р ①周启朋、杨闯等编译:《国外外交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24页。Р ②韩召颖:《输出美国:美国新闻署与美国公共外交》,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3页。Р ③[日]金子将史,北野充:《公共外交:“舆论时代”的外交战略》,《公共外交》翻译组译,外研社,2010年版,第5页。Р ④杨洁篪:《努力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新局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