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让学科教学成为真正的立德树人过程(基础教育参考)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32KB

文档介绍
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素朴活动带来素朴情趣。即使学生体会到了为善的快乐,通常也不是说教的结果,而是生活自身的教诲,他们美好地生活着,因而健康地成长着。生活中的自成、熏陶所形成的道德感比针对利益进行运筹的思考要稳定和深刻得多。学生通过学习生活可以自己体会德性的美,它充满不可言喻的诗意,连结着活生生的精神血脉,培养着学生的纯真、向上、美好、友善,并以这种积淀的方式、最不刻意的方式,形成个体之本性。Р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自主带来素朴的责任感;非人际竞争的环境培养高尚格调;自由思考带来对世界和谐的深刻体认,形成坚信和追寻和谐的恒心和博大胸怀;学习天性的充分发扬和学习情感的充分满足,使儿童在人格方面回归自然生命的规定性;自主的交往形成儿童的美好社会体验。课堂教学,功利退后,学生不再是分数的奴隶,而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学生学习上的知心朋友,师生间充满了不须言说的爱和友谊。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Р学习不是一堂又一堂黑色墨水换红色分数的鏖战,而是学生自成美好道德的过程,是学生铭刻生命的记忆,是学生郑重而庄严的成长。Р孟子早就提出:“学问之道,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心”,就是让学生的心灵打开,用心灵的情思、智慧去感受生活世界和知识世界而获得领悟,人格的、智慧的、情感的、文采的、美学的各种因子,融合成为学生心灵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才会开始沐浴阳光,开始自然成长,开始滋生美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会落实其中。Р参考文献Р [1]班华:《让教学成为道德事业》,《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第7期;Р[2]孙彩平:《知识.道德.生活——道德教育的知识论基础》,《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年第3期;Р[3]高德胜:《知性道德及其超越》,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