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其中:当期所得税=当期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一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一(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一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该公式余额若为正数,则产生递延所得税费用,若为负数。则产生递延所得税收益。Р Р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处理Р Р (一)会计科目Р 1 所得税费用Р 反映当期应当计入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该科目分Р“当期所得税费用Р”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两个明细科目。Р 2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Р 反映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Р 3 递延所得税资产Р 借方登记“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贷方登记“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余额为资产,表示将来可以少交的所得税金额。Р 4 递延所得税负债Р 贷方登记“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借方登记“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额。“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余额为负债,表示将来应交所得税金额。Р Р (二)核算时点及适用税率Р 所得税的核算时点一般在资产负债表日,特殊交易和事项在资产和负债确认时(如企业合并)。Р 适用税率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在暂时性差异预计转回期间执行的税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已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如果企业在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时。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预计在2008年1月1日以后转回的,应当按照新税法规定的适用税率对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计量。Р Р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计处理的基本程序及原理Р 1 企业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时:借:所得税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