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人民版)一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作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50KB

文档介绍
问题,实际是就演变成理心之别的意义是什么。Р     著名海外学者余英时关于朱陆异同的论述,为解答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思路:Р     朱子可以说是专以“士为施教的直接对象。……他的“读书穷理”的基本教法,……只能是对“士”和“士”以上的人而说的,对于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便毫无意义了。陆象山则显与朱子不同,他同时针对“士”和一般民众而立教。[8](P188)Р     从施教对象来分析理心之别,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心学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用本心体悟”的寻理之道比起朱熹的“格物致知”要简单很多,正因为简单,特别是对知识的要求不高,“愚夫愚妇与圣人同”,因此施教对象就会更广。所以,从施教对象来说,理心之别的意义在于:心学将理学的思想从知识精英扩展到普罗大众,而“信仰”本身从来就是针对芸芸众生的。这样再回过头来去理解教材的这句结论,确能得到一个满意的解释。Р     更关键的在于,从施教对象理解理心之别的意义对学生来讲不存在理解上的难处,反而能提升整堂课的立意,形成首尾呼应,从而更加深刻而全面的掌握宋明理学的基本内容。最后,以笔者在课堂中的板书来作为本文的结束,同时也作为笔者对《宋明理学》一课所作思考的总结:Р Р【参考文献】Р[1]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Р[2]朱汉国:《历史》必修三,人民出版社,2009Р[3]程颢、程颐:《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Р[4]陈来:《宋明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Р[5]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2006Р[6]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华书局,2006Р[7]朱能:《闻“书”识“理”-<宋明理学>“朱熹的学说”一目的教学对策》,《历史教学》2012.9Р[8]余英时:《论士衡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Р Р作者:虞森,浙江温州第二高级中学(325000)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