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国外高校学生资助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27KB

文档介绍
社会各方力量为依托Р 目前我国高校资助的主体是学校,学校资助金来源仅限于国家拨款和高校按所收学费总额10%的比例设立的贫困生资助基金,所提供的各种助学机会也仅限于校内。成功的他国经验告诉我们,资助工作必须包括学校、校友、社会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因此,必须鼓励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要资源,如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向企业、社会团体输送智慧以争取资金和岗位,通过校友设立专项基金(或奖学金)奖励贫困生等。在新模式建立时应考虑搭建社会支持平台、建立社会资助环境和营造社会关注氛围等问题,真正让资助理念深入人心,使高校资助工作与社会其他资助和慈善事业结合起来。Р 参考文献Р [1] 张民选.国际透视: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变革与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0(5):74-78.Р [2] 张民选.英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演进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7(5):1-6.Р [3] 张民选.关于大学生资助政策发展的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2007(4):3-9.Р [4] 张燕军.美国高等教育资助问题及奥巴马政府应对政策[J].现代大学教育,2010(2):66-72.Р [5] 赵中建.试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1994(4):10-15/28.Р [6] 教育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情况[EB/OL].(2010-08-13)[2011-01-15].http://edu./10/0813/08/6DV3L89600293I50.html.Р [7] 梁军,何丽萍.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根本出路:“输血型”向“造血型”资助模式的转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129-131.Р [8] 杨俊涛,贾俊民,李蓓.河北省贫困大学生资助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4):390-392.Р [责任编辑:张俊华]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