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复分解生成难溶盐),或许还有H+和SO42-相互影响的性质。在浓硫酸特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浓硫酸的吸水性(用作干燥剂),对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的实验认识和分析也不算困难,在这里遇到的一个最大的矛盾就是,浓硫酸为什么会具有和稀硫酸不一样的性质?这一定是组成和结构上有区别,这是培养学生根据“性质”预测“组成和结构”的一个很好的契机。Р 【教学片段1】稀硫酸性质假设的提出Р 三个“驱动问题”分别从“已知”(组成和结构)、“预测”(性质)和“证实”(实验依据)出发,符合科学认识体系,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尤其是驱动问题1和驱动问题2,是中学化学“提出假设”核心素养的最重要的一种假设形式。Р 【教学片段2】浓硫酸组成假设的提出Р 浓硫酸组成的教学设计在浓硫酸的特性学习后进行,也可以设计在学生对浓硫酸有吸水性而稀硫酸没有吸水性的认识后进行。这就是要让学生形成浓硫酸和稀硫酸具有不一样的性质的认知冲突。由“性质”不同预测“组成和结构”有区别,进而根据化学知识预测有什么样的结构。Р 2.“搜集证据”能力的培养Р “搜集证据”首先要清楚什么可以成为证据,还应该明白通过什么途径寻找证据。化学学科的一般证据是化学实验现象,化学实验现象一般用来证实“假设”性质的真伪,这个在稀硫酸的性质学习中能够很轻易地实现。这里重点讨论浓硫酸组成的“证据搜集”。Р 【教学片段3】浓硫酸组成证据的搜集Р 上图为不同温度下不同浓度H2SO4的电导率。100%后电导率提高应该是H2SO4自偶电离的原因。Р 实验是证据,文献也是证据,可以自己完成实验形成直接证据,也可以借鉴文献使用间接证据。Р 三、结语Р 核心素养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历程设计时能根据学科和课堂知识载体的特点,有所侧重地、有意识地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熏陶的同时,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