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是中介因素,对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个性性格,可以使大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不健康的性格,如狭隘自私、狂妄自大等,是形成政治意识模糊、思想落后和道德品质低下的基础。心理健康是有效学习的基础,而各种学习的兴趣和自我提高则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一般说来,其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灵活性、强度、平衡性都比较强,分析综合能力也比较强,经常感到心情愉快、无忧无虑,易于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学习的效率也高;坚强的意志品质,又能主动积极地去克服困难,获得好的成绩。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的。长期的忧虑、烦闷、绝望等,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产生身心疾病。心理健康可以减少或减轻病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Р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对学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需要 ? 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深入,使得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分制的逐渐推行,高校招生年龄、婚否限制的取消、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深入,将会给传统的学生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原有的校系班三级垂直管理模式将会被纵横交错的管理模式所取代。校系班这种管理模式的职能将会弱化,班级的概念会淡化,以班级为基础的教学、文体活动将会相对减少,学生之间的交流、接触更多的将会在课外和宿舍进行。而宿舍又存在社会化,换句话说,就是学校对学生纪律的管理。行政的管理会放松,而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功能则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社团活动中心及学生生活指导中心等将会应运而生。这类中心将会直接面对个体学生,不受时空的限制。只有这样,学校的整体德育功能才不会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