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挫的语言Р“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语文课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的平淡给人形成的印象。课上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学生听着很容易恹恹欲睡。三尺讲台,其实就是教师每天的“舞台”,如果一支曲子千篇一律是一个曲调,那谁还愿意去听呢?如果每天嚼着同样的“馍馍”,谁还愿意“吃呢”?同样的道理,成年累月的课堂,一成不变的语调,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宜该让自己的语调变得抑扬顿挫,充满激情。Р 激情不是表层的张扬,也不是肤浅的铺陈;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也不是冗余累赘的堆砌;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不是拙劣的东施效颦,也不是可笑的邯郸学步。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自然而充分的流露。激情如火,熊熊燃烧;激情似水,汹涌澎湃;激情若风,遒劲浩荡。可时而高山流水,可时而小溪潺潺;可时而熊咆龙吟,可时而幽咽泉流……这样,学生上你的课堂,就会感觉轻松、愉快、充实,与其说在学习语文知识,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课堂。激情进入语文课堂,必将使语文教学更加魅力四射,风采迷人。Р比如五年级这学期的第一课《草原》,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优美精炼,富有强烈的感情。讲授这样的课文如果教师的语言只是平铺直叙,那么这堂课将会失去“激情”,相反,教师运用一些富有激情的语言,加以抑扬顿挫的表达会立刻使得课堂“动”起来。Р三、适时的运用肢体语言Р记得在我小时候上语文课很多教师都是一副老学者的样子一本正经,有板有眼的讲授着,重点就要求记下来背会。肢体语言运用得很少或者不用。当时真的非常希望老师可以像演员一样有丰富的表情,有趣的动作。其实,表演与教师教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教师同样是角色的扮演者,如果能用活泼的肢体语言去打动学生的心,学生就愿意和老师亲近,老师的引导就能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