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学导师制:教师自主发展的助推器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50KB

文档介绍
扬不是学生需要的。有效的指导必须建立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Р 自主研究能力的提高。教师的自主研究能力表现在教师自觉地在指导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于探索学生新的特点,改进导教得策略和方法。Р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导师要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分类分层次的指导。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是导师研究的对象。比如,一位导师在导教时发现,他指导的几个女生的学习有几个特征:一是自觉;二是听话,老师布置的任务都能认真完成;三是不主动提问。但思维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薄弱。为改变这种学习状态,导师设计一些两难的问题,训练她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她们的思维水平和思维品质。此时的导师作为一个研究者是通过不断改进导教工作,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的。Р 反思能力的提高。导师制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包括对导教计划和内容的反思、对导教方法和效果的反思、对受导学生存在问题的反思等等。反思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只有具备反思能力的教师才可能成为自主发展的教师。Р 四、导师制有助于教师个人知识的习得Р "教师个人知识"是指教师个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情境通过自己的体验、深思、感情和领会并总结出来的有别于"公共知识"的实效性知识。教师的个人知识也被认为是"个人实践知识"。Р 作为一名自主发展型的教师,不仅应该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还应该拥有合理、完善的知识机构,而教师的个人知识更是自主发展的关键。导师制作为一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导师在指导学生时其个人知识的获得具有以下的特点:个体性、实践性、情境性、缄默性、层次性和综合性。导师制为教师个人知识的获得提供了有效地途径,也有助于教师走向自主发展之路。Р[1] 姜勇等.教师自主发展及其内在机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00-225Р[2] 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36.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