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论文,收集编辑优秀教案、论文、教学反思和课件、教学光盘等。Р4.第四阶段:总结验证阶段(2013.2.8──2013.3.8)进行调查测试,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课题报告,举办研究成果展览,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课外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Р问题解决的成效分析(使用证据(质性的、量化的)分析成效。)Р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我校是一所乡镇民办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构成基本是当地农民子弟和外来打工子女,流动性大,学生语音面貌表现出普通话水平低,方言种类多差异大的特点。Р预期成果(教学反思、精品课例、教育案例或研究小报告等形式呈现研究成果。)Р课题研究通过阶段性的实践,预计会取得以下成果:Р1.?解决了学生朗读中存在诸如多字、丢字,声音放不开,语气、停顿掌握不好,情感表现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Р2.?课堂教学中学生用于朗读的时间明显增加,教师能积极贯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Р3.?教师朗读指导技巧和方法不断增强,能有效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加,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提高;Р4.?学生语音面貌得到大幅改善,普通话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和策略。Р援助要求(要求学校或上级教科研部门为研究提供的一些相关支持,进而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Р要求学校多召开阅读知识广讲座。Р2、学校多进行阅读朗诵竞赛。Р3、多开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交流会。Р4、提供更好的课外阅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