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有较强的接受新的教学方法的能力和敬业精神,善于不断的学习与总结。Р2.阅读教学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阅读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阅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阅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Р3.学生阅读的面窄。大部分学生还是在老师的监督下阅读,离开了老师的视线就不是自觉阅读了,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影响了阅读的数量和质量。Р五、下一步的打算。Р第一、教给学生“读”的方法。Р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许多浅显易懂的书或报纸可采用浏览法,了解其主要内容,捕捉其中的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Р二是探求性的速读。这是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快速翻阅阅读材料,选取自己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指向性非常明确,或是为解决一个问题,或是为了解某方面的知识。Р三是有品位性的精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品位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体会文章的深远内涵,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Р第二、教给学生“记”的方法。“做笔记能使人知识精确。”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要教给学生记的不同方法,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Р一是随感式笔记。这些笔记在学生阅读时随时进行。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划,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注,还可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小问号,或写下自己的疑问,然后请教父母、老师,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读有所得。Р二是摘录式笔记。这类笔记是重在把阅读时发现的好词佳句以及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并对此进行归类,使之成为独具自我特色的“工具书”。Р本阶段,虽然取得了点滴的成绩,但是要想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我们针对个别差异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不断地创新实践,不断地努力。总之,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它更可以使人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