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找准读写结合点,拓宽语言训练场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50KB

文档介绍
。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全家九口人会怎么生活……使文本的情节得到进一步延伸,更深切感悟穷人善良高贵的品质。Р三、悟文本之“情”,思绪飞扬Р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文本也融入着人们丰富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语文教材中不乏一些情感色彩比较浓重的文本,一旦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便会形成巨大的“情感磁场”。学生迫切地想表达,有很多的感悟想抒发,这就是练笔绝好的时机。作为教师,必须穿透语言表层深入文本,洞悉文本的“动情点”,去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引领他们在生命律动中真正完成与文本、作者灵动的情感共鸣,达到心灵与心灵之间的自然契合。Р听过王崧舟老师的《长相思》,伴随教师声情并茂的引领和背景音乐《怆》,学生沉浸在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哀愁幽怨中。这时,老师话锋一转,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下纳兰心中和记忆里家乡、故园的画面。伴着舒缓的《琵琶语》,学生沉睡的情感一下子被唤醒了,文思泉涌。在练笔过程中跟随诗人追忆似水年华,想象家乡的安宁,亲人的温暖,感受“聒碎乡心”的酷烈,体会诗人思乡怀故、戍边卫国的高大形象。Р又如梁晓声《慈母情深》一文,当学生读着读着,情感逐渐升温,被文中这位劳苦、憔悴、疲惫,甚至有些可怜的母亲,对孩子那份伟大、深沉的爱深深打动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生对文中作者情感的体悟,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脑海中最刻骨铭心的关于母爱的一幕,用上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描写写下来。这样的语言训练点激荡着学生澎湃的心潮,因此他们的文字也发自肺腑,感人至深。Р如果说阅读是采花,那么写作便是酿蜜。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有责任树立一种语言的训练意识。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挖掘文本资源,找准读写的结合点,拓展学生语言训练的空间,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起笔来。相信只要智慧地把握读和写两者结合的艺术,定能让学生行走在广阔的语言训练场上,收获一路的硕果。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