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农村中小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模式与实践探究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doc  |  页数:28 |  大小:146KB

文档介绍
正副班主任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有利于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Р④“双文明集体”评比。为了加强对学生各种习惯的教育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内容,我们对学生的每个时间段、每个空间的行为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把他们的表现纳入到“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的评比中,让学生的每个言行举动跟班级的利益息息相关。这种集体的教育十分有效,学生都积极地表现自我,知道自已是班级的一分子,是班集体的主人,自已的一言一行都与班级的荣誉有关。Р⑤“礼仪之星”评选。利用榜样吸引学生去模仿,是比任何说教的方法好得多。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礼仪之星”、“行为示范生”的评选,对当选的同学学校予以张榜表扬和鼓励,并把他们的先进事迹通过学校广播、黑板报加以宣传,让学生找到可模仿的榜样。Р三、  研究的成果与分析Р(一)、学生行为得到了改善:Р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欣喜地发现,学校整个学生群体的外显行为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大多数学生养成了在学校里良好的基本礼仪行为:碰到老师能打招呼,问声“老师好!”;仪容仪表也好了,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戴首饰;卫生习惯也变了,没有出现乱扔垃圾的现象;语言也文明了,听不到脏话粗话;暴力行为也不见了,几乎看不到打架现象。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得到上级领导及兄弟学校的好评。上学期学校承办了衢州市社会科教研活动,许多参与活动的教师都称赞这个学校的学生多文明啊!并且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很多家长在家长会中说:“学礼仪让我们的孩子文明多了,回到家里,都会主动的做家务,家里来了客人能泡茶给客人喝,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Р(二)、形成了良好的文明校风Р学生的行为变好了,文明的校风也就浓厚了。曾经在学校里任教的教师和就读的学生回到母校,都由衷地说,现在的母校真是今非昔比,校园环境美了,学生也文明多了。真的,看不到过去脏乱的现象,学生有包满的精神风貌,校园有洁雅的环境,师生有和谐的人际氛围。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