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强盗行径。Р 师:“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惜不得”写出卖炭翁怎样的心理?Р 明确:写出了卖炭翁虽舍不得,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Р 师:烧炭难,运炭也难。好不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此时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下面是冰、上面是一尺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这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和食,然而他的愿望随着那“叱牛”声,全都化为泡影!Р 千余斤的炭换回来的是什么呢?“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Р “半匹”“一丈”极言其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并且这些无用的绡、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遮体。卖炭翁一年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Р师:“一车炭,千余斤”(物质之多)与“半匹红绡一丈绫”(价值少)形成对比。Р师: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多处对比,试找出。Р (1)卖炭翁烧炭(或送炭)的艰难与宫使抢炭的容易(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形成对比。Р (2)卖炭翁的无可奈何(惜不得)与宫使的巧夺豪取、蛮横(驱将)形成对比。Р (3)卖炭翁年老体衰、生活困苦、生活境遇(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与宫使的养尊处优、生活悠闲(翩翩两骑、黄衣使者白衫儿)形成对比。Р (4)“衣正单”与“愿天寒”形成对比。Р师:通过这些对比,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残酷。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憎恨。Р让我们带着对卖炭翁的同情和对宫使的憎恨再读这首诗。(多媒体)Р小练笔Р 卖炭翁很早就从终南山出发到长安城去卖炭,一路上,他会想些什么?(请写出卖炭翁的心理活动。)提示:快点把炭卖掉,天越冷炭就会越贵,心中充满希望Р 总结:真是一个可怜的人!面对烧炭的艰辛,他没有退缩;面对运炭的困苦,他毅然冒雪前行;然而面对宫使的掠夺,他心不甘却又无可奈何。这就是宫市制度给人民带来的苦难。Р师:最后让我们带着感情,背诵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