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2)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正确性;(3)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目。Р操作定义:是指定义一个概念时,不直接描述被定义事物的特征、性质,而是说明观察或测量被定义或变量所做的实际活动。再举例“成功体验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Р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检查点或实验处理Р自变量中,有的属于连续变量,如时间和强度,也有的是离散变量,有质的不同,如不同的感觉通道、不同的研究方法等。对于连续变量,实验时要选几个不同的自变量值——称为检查点才能进行。Р(1)检查点数目:一般3~5个,所选检查点的数目要足以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Р(2)自变量范围:可以用前人研究做依据,如暗适应实验,自变量为适应时间,时间范围多大,可以参照前人研究,一般为0~40分钟。如果自变量范围不能事先确定,则要根据被试的反应,当其反应比较平稳时才能停止实验。Р(3)自变量的间距:当选好自变量的范围后,还应该确定各检查点的距离,间距大小可依具体情况而定,原则是:两个不同的检查点,能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即间距不能小于差别阈限,这个间距一般是等距变化的。如果自变量与因变量是接近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时,间距如果能按对数单位变化,则实验结果的精确度会变得更高。Р3、对呈现仪器的控制(校准测量自变量的仪器,保证研究的内在效度)Р 对仪器进行有效控制是实现对自变量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样就对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提出了要求:(1)准确精密不失真;(2)仪器性能稳定,即不随着使用时间长短,开启时间长短,使用条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3)操作方便,反应灵敏;(4)仪器的显示范围要满足自变量变化的要求;(5)仪器不应干扰、阻碍、改变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即不能引起新的无关变量;(6)同一型号的仪器同质信度要高,如果不能前后使用同一台仪器,则应用同一型号且误差较小的两台或多台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