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共鸣处,升华主题。文本中能拨动学生心弦、引起学生强烈共鸣的地方,往往是学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点”。教师应加以巧妙引导,让学生与文本之间生发“高端对话”。教者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引导学生学完这个感人的故事后,激情小结:“同学们,这座用爱心、用生命、用感动共筑的生命之桥永在,请大家齐读课题。”Р读完题目后我又说到:“大家被感动了,我们在座的各位也都被感动了。其实生活中,这样的桥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相关画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出画面上的文字。接着相机出示Р如下文字:桥是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小钱;桥是雪灾之中伸出的援助之手;桥是汶川地震后的倾囊捐助……然后对孩子们说:“我想同学们心中也有自己对桥的理解,请同学们继续把这首诗写下去。”学生在震撼与感动中写着自己对桥的理解、认识和感悟。在师生交流对桥的理解时,令在场听课的老师都为之动容。师问:“桥是什么?”生一个一个接说,“桥是冰天雪地里的一缕阳光。”“桥是炎炎夏日里的一丝凉风。”“桥是失败后鼓励的目光。”“桥是老师语重心常的叮咛。”“桥是搀扶你走路的那双温暖的手。”“桥是父母目光中深情的牵挂。”……真是情到深处人自吟,此时就是再不会写诗的同学说出来的话都是一句诗,因为他们已领悟了桥的灵魂。此处的练笔,让学生对桥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爱的火花便在文字与交流中绽放。Р多元性练笔,合理创造表述。在阅读教学中,变换叙述角度,进行读写训练,可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因素,活化课文内容,引发写作兴趣,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课文内容变为学生的语言。根据班级的具体学情,在教学古诗《牧童》时,将“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的教学目标具体化、难度化、书面化:将诗中描述的景致、故事的情节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一写,力争具体、形象、生动。孩子们根据古诗改成的习作不仅有意象,而且有故事,也很好地检测了我教学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