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在教完“三角形稳定性”后,创设“帮家人修桌椅的活动”;教完“百分数”知识后,让学生调查实际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实际应用等。这样,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也从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实践能力得到了真正的培养。Р二、照顾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情感需求Р情境教育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使教学真正得到他们的认同,在教学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满足自我需求。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可依据教学内容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使问题情境生活化,在生活中学数学。比如一年级的“认识物体的图形”一课,我利用游戏设计教学环节。一年级学生虽入学时间不长,对图形方面的知识了解也少,但他们已经有了生活基础,接触的生活用品的形状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印象,所以这一课的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摆一摆、摸一摸、玩一玩中进行。我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几种自己了解的物品的包装盒,然后向同学介绍。因为学生都非常了解手中的东西,所以介绍起来兴趣盎然。再通过比较、举例等活动,强化物体和图形的区别,使学生在游戏中亲身感受了物体的特征。最后通过推理区别这些物品,并分类。数学概念十分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从生活中来寻找概念原形的过程,既是建立正确表象的需要,也是理解概念真正意义的需要。如在进行“长度单位”教学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厘米、1米,通过这样的举例可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感受1厘米、1米的真正意义,概念的表象在头脑中便更加清晰。Р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使生活化的情境成为沟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桥梁,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主动探究、发现、体验、学会、掌握、运用,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回归生活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