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建设研究型教研组 开创学校教研新高度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42KB

文档介绍
师、多出几个国家级课题, 往往只注重精英的培养, 忽略了广大教师的共同发展。一些学校把“进行教育创新”(甚至要求理论创新) 作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目标和出发点, 这是典型的精英思维方式, 使绝大多数教师对教育科研望而却步。Р精英模式固然重要, 但是全体教研组成员的发展也应该得到学校的重视。优秀的教研组既要发挥精英的引领、辐射作用, 又应该促进组内成员共同发展。以笔者所在学校体育教研组为例。12名体育教师年龄都在30~45岁之间, 有4名教师在公开课、优质课评比中有着较强的才能, 每次公开课、优质课评比都能获得较高的名次;有3名教师科研能力水平很高, 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研究, 经常在《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另有3名教师在运动训练上有着特殊才能。针对此状况, 体育教研组展开了“三三”帮带模式, 1名优质课教师, 加1名科研骨干, 加1名训练能手, 再加其他3名教师为一组, 总的分为两大组, 轮流进行优质课评比、科研交流、课程培训、运动训练的任务或工作。并在工作中相互监督、相互竞争、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近三年来, 学校体育教研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参加省级比赛3人次, 并获得省一等奖1人;作为三门球示范学校, 主持的初中三门球国家级课题于去年结题;在各类体育师友、田径杂志上发表文章数十篇;三门球队获得省一级比赛第三名等;获得县级学科带头学校人2名, 县级骨干教师4名, 大市教坛新秀1名, 县级教坛新秀2名。Р五、经常反思, 提升教研能力Р研究是个不断反思、不断追问的寻求真相的过程。这一过程如图1所示:Р图1 行动所思适应过程  下载原图Р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一种内隐性的反思过程。在教研组的引领下, 要鼓励组内成员对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反思。通过个人反思、共同研讨, 不断修正、改变以提升教学的方法和理念, 最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