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教育。”完全正确,我们在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推行乡情教育的实践表明,此举正是适合他们的教育。推行乡情教育,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获得更大发展,还对学生的心理成长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改善作用。一个学年坚持下来,一些学生原有的负面心理特征逐渐消退,非智力因素开始发挥积极、正面的效应。Р我们认为取得积极效应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乡情教育,使学生产生了心灵归属感,激发了他们爱家、爱乡、爱国之情。学生在为家乡秀美的自然景观深感自豪的同时,更在家乡悠远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游历,他们受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浸染和濡化;同时,潜移默化中他们又会把家乡和自己现在所处环境进行比较,在各自的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的差异中,感悟到故乡的落后和发展的潜力,从而激起他们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勇气。于是,他们学会正确看待学习目的,进而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业成绩也随之产生显著变化,可谓渐入佳境。正因此,学生们每一次乡情介绍都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Р六.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语文教学中推行乡情教育有待改进的几点设想。Р1.渗透所在地的乡土文化教育,进一步融入当地社会。Р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综合性活动,逐步了解当地社会的经济文化状况、风景名胜建设、人文风俗等相关内容,以达到帮助学生学会融入当地社会的目的,因为他们当中会有大多数将未来选择留下发展,从而成为“新”当地人。Р2.创办“家报”,进一步密切和故乡的联系。Р尽管这些学生随父母一道出门在外,但在故乡还有众多亲人,可以鼓励学生创办“家报”,介绍大家庭的历史与传承、发展现状,这可以使亲人更紧密地维系在一起,使亲情进一步升华。Р总之,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语文学习不仅可以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还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要善于发挥其中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