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2016年《哲学生活》说课稿全册最新版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doc  |  页数:58 |  大小:377KB

文档介绍
首先、教材分析,即本课的教学地位和作用Р一、教材分析Р《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1单元第3课的第2框的内容。Р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在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基础上展开的,本框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它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学习本框内容对学生来讲,将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分析解决遇到的社会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Р二、说教学目标(每个说1~2个)Р按照新课标教学目标,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Р1、知识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Р 2、能力目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Р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坚实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它是人类思想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Р三、说教学的重、难点(各说2~3个)Р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Р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为什么说马克思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实践的观点的重要地位以往的教科书没有深入讨论,新教材把实践的观点提升到重要地位是吸收了我国近些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成果。这一问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说它是难点,就在于以往我们仅仅把实践和认识联系在一起,而没有看到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论概念。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