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分析

上传者:梦溪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98KB

文档介绍
理压力较大的时候,很多幼儿园没有办法给孩子们提供心理宣泄场所,于是就使得由于发泄而引起攻击性行为无法发泄。Р2.4.幼儿园不到位的德育教育Р虽然说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可是很多的农村幼儿园没有到位的认识,它们仍然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德。大部分幼儿园任然一门心思扑在学习成绩的提高上面。老师注重儿童的考试成绩,最终导致德育教育无法到位,不能使得儿童的全面发展完整进行。幼儿园不到位的德育给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埋下了伏笔。Р3.社会环境因素Р社会学习理论对于孩子对于攻击性行为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做出了证明。在各种传媒无处不在的当今社会中。很多的电视、影视剧、网络、游戏、期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将无法避免地会造成或增加其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概率。各种传媒中的暴力内容有可能成为孩子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对象,激活孩子的攻击性想象,助长孩子的敌对性和焦虑感,鼓励攻击性行为,刺激孩子的攻击倾向,于是加大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和发生频率。Р(三)个人心理因素Р造成孩子烦躁易怒以至于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因素还有儿童身体不舒服、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的情况。还有些孩子遇到办事失利或遭遇挫折,像考试成绩不好,考试作弊时被老师发现,或者由于被同学们嘲笑,自我自尊心受挫等等的情况,有时就会使用攻击性行为将愤怒发泄到同学身上,从而达到维护自尊的目的。很多冲动任性的孩子如果遇事稍有激动,就会头脑发热,造成易与人争吵或打架的情况;其实攻击性作为一种相当稳定的行为,它可以在某个人身上持久的存在。所以,攻击性行为也可以和特定的人格特征有关联。比如好动、喜欢嘲笑他人,为一点小事也会大打出手,脾气暴躁、容易生气、容易激动等。这些都会使得他缺乏自控能力和理智,即使自己明白打人是不对的,然而就是无法控制自己;在打人后感觉错了,然而还会再次犯错,甚至有时打架也毫无理由,就是想打而已。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