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小学生行为失范的归因分析及其教育管理对策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51KB

文档介绍
3、社会各部门要关注对流浪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流浪儿童不仅是需要社会保护和关爱的特殊弱势群体,而且是潜在的社会危害,是中小学违法犯罪的重点群体。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北京、上海等9个城市进行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流浪儿童的数量在100万人至150万人之间。目前,许多流浪儿童从开始的捡、讨、要,发展为偷、抢、劫,走上了犯罪道路。因此,要通过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对流浪儿童问题实行综合治理工作。要在社区建设儿童活动中心,由社会工作者为问题家庭提供咨询和服务,避免儿童因家庭原因外出流浪,让有家不愿归的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民政部门要加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严厉打击控制、操纵、教唆流浪儿童的黑恶势力。要将生活性救助与发展性救助相结合,对年龄较大的流浪儿童进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成功回归主流社会。Р 4、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协调工作Р 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来看,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它规定着儿童发展内容和方向,家庭、社会对孩子的影响则属于次要地位,但无疑也占据了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三者配合不当,就可能使各方面的教育相互抵消,出现5<2或5+2=0的现象(即五天的学校正面教育抵不上两天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因此三者必须协调统一,学校与家庭可以通过双方互访(家长校访、教师家访)、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建立信息卡、发通知书等进行联系。同时学校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学校的情况、要求,呼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氛围。Р 总之,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中小学生是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社会能否和谐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兴亡。关注中小学生的成长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